計畫主旨

本計畫課程命名為「中文能力與涵養」,立基於生命教育,統整學生於各領域的能力素養基礎,不僅止於語文能力的培養,更是促進「學用合一」之教學革新計畫,並以心靈成為「體」、實踐為「用」之理念,盼學生從整體生命的關懷走出獨具個人特色的職場風采。(標頭題字:吳旻軒)

2015年11月30日 星期一

【演講紀錄】陳雨航-自己的地圖──閱讀 旅行 書寫




陳雨航
自己的地圖──閱讀 旅行 書寫





演講題目:自己的地圖──閱讀 旅行 書寫
演講者:陳雨航先生
演講時間:201511301000-1200
演講地點:文三講堂
旅行
同學參與踴躍,座無虛席
  陳雨航先生首先介紹自己喜歡的旅行方式,與其花大錢看風景與享受奢華禮遇,倒不如做日常旅行並從中學習到任何自己尚未習得的技能。而距自己在東華任教也已七年,如今到東華演講,也像是場懷舊之旅,雖然在花蓮出生長大,但由於小時候無法四處旅行,所以七年前到花蓮任教才算對花蓮有更深刻的了解。

  陳雨航先生所定義之貧窮旅行,指利用有限資源做最適合自己的分配,不要求吃好住好,順便也可搭乘當地大眾運輸工具更深入體會當地文化,任何方式的旅行首重旅行者的心態,只需要帶著再簡單不過的「想出去玩」的心情。


閱讀與書寫

  旅行不需要理由,或者說任何事情皆可成為旅行的理由,例如自己就常常因為日子過得太平淡、想放鬆,因而想要旅行。旅行的事前準備及其他任何相關事項皆須親力親為,閱讀對旅行的重要性在於回到現場,如陳雨航先生分享了自己喜歡軍事史,讀了很多關於戰爭的故事,因此喜歡到許多曾經發生戰爭的地方,讓腳下踩著的那片土地跟自己的想像結合,雖然隨著時間流逝,許多現場已與想像中的模樣完全不同,但是歷史的現場依舊使人著迷,閱讀會使我們的世界更加開闊。
  
陳雨航先生講述旅行故事

  陳雨航先生說自己偏好到日本旅遊,除了因為自己稍微會說日語外,也是因為不吃乳製品的他,在日本吃到長崎蛋糕,是一種不加一滴牛奶或奶油的蛋糕,並促成了自己寫下〈長崎蛋糕〉一文。而自己會寫關於日本中途島的故事就是因為孫元良(藝人秦漢的父親)隨國民政府來台時,從夏威夷轉機至中途島再來到台灣,於夏威夷與中途島兩地分別寫了兩首詩,由於軍人身分,詩寫得不算好,但還算有趣,觸發了自己寫作關於中途島的文章,中途島曾經為鳥類觀測站,有許多信天翁,現在則因人類製造大量垃圾而成為鳥類的地獄,藉由閱讀認識中途島不僅可認識其歷史背景,也可關懷其生態環境。

  陳雨航先生認為看得多、讀得多,寫出來的文章定有所不同,要一開始就寫出好文章並不容易,所以一切還是從閱讀開始。

提問
Q:陳雨航先生對於旅行的定義?
A:就算只是來到東華,也算是場懷舊之旅,心情很重要,脫離日常加上行動即可成為旅行,心理因素固然重要,能從旅行中獲得知性是最好。

Q:有沒有推薦的花蓮景點?
A:其實很多非景點的地方也很美,然而若要講既平凡又美麗的地方,我認為七星潭就很美,或是花蓮有名的賞鯨活動,上次去慕谷慕魚上看到的發電廠那附近也很漂亮。

Q:老師提到人文旅行,像我們課堂上讀了〈鳳林二二八〉且這星期就要到鳳林戶外教學,回來以後要寫作、寫心得,老師有沒有意見給班上同學或做些鼓勵?
A:我想,回來還要寫心得做報告,同學壓力應該不小,但是這種學習也有其旅行的意義,這趟旅程必然會有收穫。

Q:是否期待自己的新書被放在什麼位置?
A:並沒有期待。現代人旅行太容易了,我就只是當簡單的散文書寫,新書聚焦於兩個概念,一是旅行,二是日本,從毫不驚人的旅行中,找到新觀點,寫點與別人不同的東西。

Q:知性旅行的定義?

A:旅行不是只有吃吃喝喝,你的人文背景會使自己的旅行地圖更厚實,像我因為〈伊豆的舞孃〉,而到伊豆半島去,到了下田,才知道當時美軍到日本第一次上岸的地方就在下田,竟然不是東京那些繁華的地方,要到現場才會偶然知道這些歷史,既有趣又知性,而且比在書上讀到的更有記憶。

陳雨航先生與主持人




會後同學排隊簽書紀念


陳雨航先生與東華大學中文系、華文系教授合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