計畫主旨

本計畫課程命名為「中文能力與涵養」,立基於生命教育,統整學生於各領域的能力素養基礎,不僅止於語文能力的培養,更是促進「學用合一」之教學革新計畫,並以心靈成為「體」、實踐為「用」之理念,盼學生從整體生命的關懷走出獨具個人特色的職場風采。(標頭題字:吳旻軒)

2015年12月12日 星期六

【演講紀錄】陳進金--記憶‧歷史‧書寫:口述訪談的方法與應用


陳進金
記憶‧歷史‧書寫:口述訪談的方法與應用
陳進金教授
   【因講者未提供影像授權,故無提供現場影像】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
一、何謂歷史?
(一)往事?往事的紀錄?
(二)臺灣史地教育的過去與現在:
(三)歷史的偏見:
由張啟超教授主持
1.種族中心論(白人中心、漢族中心,台灣「山胞」?)
2.男性中心論(三從四德,回家幫媽媽洗碗?)、
3.階級中心論(帝王將相、上層知識份子?庶民在哪裡?)
4.地域中心論(歐洲中心,美國中心、台北觀點?)
二、何謂口述歷史?
 (一)臺灣口述歷史的緣起:
1.是風潮:近年來,因為本土文化和台灣歷史研究逐漸受重視,乃掀起一股田野採訪或口述歷史的熱潮。
2.有爭議:1997.10溫哈熊訪問記錄出版後的爭議(中研院近史所); 2002.6.5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公布張學良口訪記錄,被譏為「太丟哥大的臉了!」
3.要原則:「事前要有準備功夫,事後要有考證功夫」
(二)口述歷史及其意義:
1.口述歷史是除了文字史料、器物史料、圖像史料外,深藏在每個人記憶中的史料。
2.口述歷史就是以錄音訪談的方式蒐集口傳記憶,紀錄具有歷史意義的個人觀點。
3.研究歷史的方法之一
4.口述歷史與報導文學、自傳、回憶錄不同
5.口述歷史是不是歷史?
(三)口述歷史的功用:
1.現場的見證人
2.當文字史料、器物史料、圖像史料不足時,口述歷史使得許多歷史研究變得可能
3.由當事人述說親身經歷的歷史較具臨場感
4.少數族群、弱勢團體的歷史可以被重視
三、口述歷史的採集
(一)採訪前的準備工作:1.擬定人選 2.蒐集資料 3.擬訂訪談題目 4.準備訪談工具(錄音機、錄音帶、電池、相機、筆記本以及所蒐集的文獻資料) 5.接洽並確定訪談時地(時間、地點的選擇;出發前一天必須再確認) 6.準備「伴手」(見面禮)
(二)採訪時應注意的事項:1.態度自然 2.提問簡單扼要 3.設法拉回主題 4.不預設立場、不預存成見 5.避免受到情緒的影響 6.能懂方言 7.迂迴詢問關鍵問題  8.受訪者有權不談某些議題
(三)採訪時的限制與補救:1.受訪者容易遺忘(刻意遺忘、非刻意遺忘)→文獻資料、圖片等資料的提醒;明確告知受訪者有權做最後的審定 2.受訪者錯誤的回憶→透過考證,採並列方式說明,但人、時、地有誤可以直接修改 3.受訪者主觀價值判斷→不宜直接反駁,正反意見交叉訪談 4.受訪者情緒性或攻擊性言詞→可先錄音,若涉及誹謗,應謹慎處理 5.受訪者故意欺騙或堅持錯誤的己見→切勿形成辯論或問口供的訪談,可以附註方式並列。
(四)以「家族」訪談為例:1.閱讀資料(戶籍資料、家譜、地方志、廟宇碑刻等);2.選擇訪談名單;3.聯絡訪問者;4.設計問題(家世、家族、求學、工作經歷、大歷史下的小歷史、人生觀等)
同學參加踴躍

四、口述歷史紀錄的原則
(一)語音記錄稿或訪問記錄稿:兼顧真實性、可讀性、可資研究參考,仍以訪問記錄稿為宜
(二)注意方言文字的轉換:例如:「請客時事開流水席」、「開手錶店」、「父親原來在宜蘭種甘蔗,後來失敗」、「晉安宮則以玄天上帝為主神,後來撤站之後,因為安置上有問題,所以大帝、三帝目前仍奉祀於玄武宮,三太子被一位司機請走,二帝則被林場員工……」、「醫師在台南新營開眼科」
(三)注意文字的可讀性:「我在唸大學時住外面」、「山上工作人員的休閒活動大多為喝酒、賭博」、「曾經擔任養護班的工作,溫泉線有一班約六人,大觀有三班十二人,高登有七班二十八人,八百公尺有一位同仁負責維修,所以總共有五、六十位養路工。」
(四)避免人、時、地的誤植:例如陳寶川先生口述訪談錄:「滿州國『五族共和』→『五族協和』」、「陳寶川就讀『長春法政大學』→『新京法政大學』」;善用工具書
(五)受訪者的情緒(身體語言)整入記錄稿:例如二二八受難者遺孀、鳳林鎮「校長夢工廠計畫」
(六)虛構、誇大敘述要查證:孤證不可遽信
(七)涉及第三人誹謗的處理:例如溫哈熊先生訪問記錄(章孝嚴、郝柏村、俞揚和和蔣孝章)
五、口述歷史的應用(※必須獲得受訪者同意)
(一)歷史研究
(二)公共展覽
(三)提供地方圖書館、社區活動中心,或編入地方史
(四)治療老人病
六、結 語
(一)為自己留下寶貴的歷史資料

(二)為台灣創造精彩的歷史


與會教授會後合影。左二為陳進金教授,
右一中文系張蜀蕙教授、右二張啟超教授、左一程克雅教授。